科学家:汉语知识影响空间能力

托国立人类发展研究国际中心的团队正在研究空间能力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们发现,中国和俄罗斯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研究的结果发表在了《俄罗斯和中国学生空间能力的结构因素》(《The Factorial Structure of Spatial Abilities in Russian and Chinese Students》)文章中。
在作者中除了托国立的代表们,还有《天狼星》(索契)教育中心《认知与跨学科研究》实验室的员工们,以及来自俄罗斯、中国和英国的科学家。
空间能力,从广义上讲,科学家们理解为一些认知过程,这将允许人们判断视觉信息或者对空间进行定位。虽然和这个主题相关存在着大量的研究,但是还是存在着不清晰的地方:这种认知过程是否是一种或者多种能力。之前的研究基于项目《双胞胎的早期发展》(因果),揭示了空间能力也许是单一的认知过程的表现。但是空间能力的结构在其他种群中还没有做过研究。

教育中心《天狼星》下属的《认知与跨学科研究实验室》兼托国立的科研员马克西姆·利哈诺夫解释说:“在研究中文化之间的差异非常有意思,这就让我们尝试明白为什么存在这些差异,研究不同认知过程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还有许多没有被研究过的种群。在这个项目中研究中国和俄罗斯学生之间的差异,而且我们在中国有着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在这个研究中参与了921名来自俄罗斯的学生,还有229名来自中国的学生。作为空间能力的任务选择了2D和3D视觉类型,构思物体的旋转、空间建模、物体的空间连接、空间定位,还有在解决空间问题中的速度和灵活性。
学生参与实验.jpg
研究显示,俄罗斯和中国学生空间能力的结构存在差异。俄罗斯学生的结果重复了之前的研究:空间能力也许只是单一的过程。但是来自中国的样本数据显示,空间能力分成两个部分:空间和口头表达。

马克西姆·利哈诺夫说:“我们认为,由于中文的特殊性,这和口头表达能力相关。要知道写汉字-空间任务。一些汉字可以通过相似的笔画构成。口头因素在这里体现在判断部分横截面形状和机械思维上”。

因此,在横截面任务中给了学生们在一个地方被切割的3D图像。他们需要判断这个横截面的形状、将它转移到平面,从某种程度上将这事从简单细节中组合复杂图形。在完成另一任务-机械性思维中,为参与者们提供了齿轮系统,其中一个齿轮给出了定向方向的旋转,需要判断第二和第三个齿轮应该朝哪个方向旋转。

利哈诺夫补充说:“这个任务(齿轮系统)要求阅读说明书,我们认为其实施成功和口语表达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关联。不得不强调一个事实,中国学生在这两项练习中展示了更好的结果,并且根据说明正确地将部件组装成图形。而俄罗斯学生在空间规划和确定前景的联系中展示了更好的结果。”

这些差异是在中国和俄罗斯特殊的跨文化背景下被讨论的,但是还需要在将来通过不同国家参与者在智能、口语能力和学术成果方面大规模的研究来完善。

托国立人类发展研究国际中心在2014年成立,是托国立顶级的科研中心之一。其活动基于跨学科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中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神经学、医学和伦理学的知识和方法。
该中心包括认知研究和心理遗传学实验室;基于儿童发展的《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和社会学科教研究所》;儿童发展知识普及与发展中项目评估中心;空间探索认知研究实验室;认知语言学研究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