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野牛因气候变暖和食物来源变化而灭绝

一支国际科学家团队分析了古代野牛牙齿的形态特征,将其与过去的气候特点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该物种因食物来源的变化而灭绝。同时,古代野牛在现代雅库特地区生存的时间最长,因为该地区的环境变化比欧洲和西西伯利亚发生得更慢,且有延迟。研究成果发表在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期刊(Q1)上。论文的作者之一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学与历史地质学系主任安德烈·施潘斯基(Andrey Shpansky)。 

科学家们分析了150多个生活在欧亚大陆的古代野牛牙齿磨损情况的微观结构,这些野牛曾在奥地利、德国、白俄罗斯等国家的领土上生活,包括西伯利亚西部和东部地区,时间跨度从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末期它们的大规模灭绝。

“尽管草原野牛(Bison priscus)分布广泛,但其历史和古生态学仍未完全了解,”安德烈·施潘斯基解释道。“我们重建了草原野牛的饮食,并评估了其在欧亚大陆和阿拉斯加中更新世时期的栖息环境。在晚更新世,草原野牛占据了不同的生物群落,从稀疏的夏绿森林和温带草原(塞尔维亚)到苔原草原生物群(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尽管生物群类型不同,但欧亚大陆草原野牛的饮食相似,只是食物中某些植物的比例有所不同。” 

DSC_4339.jpg
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学与历史地质学系主任安德烈·施潘斯基(Andrey Shpansky)

研究人员指出,草原野牛的饮食适应性低于现代的欧洲野牛。这可能在其灭绝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使是在东西伯利亚稳定的苔原草原生物群中,它们也生存时间较长。 

根据科学家的结论,野牛不仅吃草本植物,还吃北方灌木和矮树。然而,随着全球变暖的到来,某些植物群落被其他植物取代,森林开始在草原植物占据的地区扩展。对这种新的食物来源的不适应对古代野牛的种群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欧洲,野牛早期灭绝的原因在于北方森林的快速扩展和苔原草原生物群的消失。在气候变化较晚发生的地方,种群继续存在,”安德烈·施潘斯基指出。“如果欧洲的野牛大规模灭绝发生在大约12000年前,那么在现代雅库特地区,这一事件推迟了大约3000年。因此,直到大约9000年前,该地区仍有这种物种的个体存在。” 

在分析灭绝原因时,研究人员还考虑了人类活动所带给物种的压力。然而,在当时的欧洲,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密度相对较高,而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和雅库特地区,人类居住密度极低。因此,狩猎在人类活动影响灭绝中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重建远古历史和研究动物群变化对于理解自然过程的动态、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预测未来由于气候变化可能发生的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不仅是冰期的来临,气候变暖也导致了某些植物和动物的消失以及其他物种的出现。